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丽乡村

晋江美丽乡村建设走进“微”时代

时间:2024-03-19 22:39:17  来源:晋江经济报

1000.jpg

乡村振兴迈入新时代,晋江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可从哪些方面入手?晋江给出的答案是:五微五营双创。

19日至20日,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生乡村营造夏令营创作作品进行现场评审活动。10天的创作,54个微景观的呈现,将来自海峡两岸13所高校的248名大学生的付出,村社区干部、群众的倾力支持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乡村微景观,是晋江市打造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创新之举的又一个缩影。
在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的指导下,晋江于去年首次尝试开展“双微创”(乡村微景观、都市微菜园的创意竞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一年以来,晋江逐步扩展以微景观、微菜园、微庭院、微森林、微墙绘为主要内容,以大学生夏令营、国庆建造营、校园双微创意营、大树微景观工作营、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营为主要平台、以大学生农业农村创业创新为抓手的“五微五营双创”活动体系,晋江也因此成为吸纳乡村振兴人才的主阵地。
这一年来,晋江大胆尝试、大胆创新,“五微五营双创”为晋江的美丽乡村建设带来了新思路,挖掘出大能量。原生态、乡土味、有创意的做法,开启了晋江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创新性模式。
著名三农专家
五微五营双创代言
去年 3 月,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来晋调研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离晋前,他提出今后农业农村的发展要走“市民下乡、农业进城”的路子,可以尝试搞“双微创”。
去年 7 月,在没有任何前车之鉴的情况下,晋江尝试组织开展了一场大学生乡村夏令营活动,吸引了 5 所高校的93名大学生来晋创作乡村微景观,令晋江市农业局深受鼓舞,干劲十足。
之后,他们又先后组织了国庆建造营、校园双微创意营、大树微景观工作营、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营等活动,活动内容延伸至微庭院、微森林、微墙绘等,基本形成了“五微五营双创”的雏形。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参与人群增多、活动组织的完善,参赛作品质量越来越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今年的大学生乡村夏令营报名人数更是再创新高,共吸引来自东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台湾中原大学等海峡两岸 13 所高校、55 个团队共 248 名大学生报名参加。而这些创作作品因其实、精、美的特点,也成为村里必去的一处风景,成为一张亮眼的名片。
去年年底,温铁军教授受邀来晋做客《晋江大讲堂》。此次,温铁军得知晋江不仅对自己曾建议的“双微创”做法大力推进,还在此基础上丰富延伸其内涵和内容,形成“五微五营双创”体系,他感到十分欣喜,高度评价这一好思路好做法。
“我现在只要和别人谈到乡村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一定会分享晋江的‘五微五营双创’。”今年以来,温铁军已数次在全国各大城市各种场合提及此事,俨然已经成为晋江“五微五营双创”的代言人。
活动的影响力,进一步打响了晋江在省内外乡村建设领域及高校中的知名度,许多国内知名乡建团队和高校纷纷带着乡村建设人才来到晋江,扎根农村,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和调研,为促进晋江乡村振兴事业出谋划策。
目前,晋江市引进全国著名乡建团队——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开展乡建项目合作,继续委托福建农林大学派8支博士生团队来晋辅导20个左右的村(社区)开展最美乡村创建和乡村振兴工作,还与福州滋农游学乡建团队、台湾朝阳大学等单位展开深度合作,聚智聚力,共同推进晋江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大舞台
主角渐登场亮相
时代呼唤英雄,振兴亟待人才。温铁军曾说过,想要推动晋江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本地“秀才”和外来“秀才”共同发力。如何将人才引进晋江农村,让他们在这里有事可做、有所作为,从而适应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的人才需求呢?
“五微五营双创”活动中,参与者大多是来自省内外高校的大学生,他们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
“晋江举办的各种乡村建设实践活动,为我们这些本土人才提供了为晋江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建设贡献一分力量的舞台。”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陈冰冰是安海人,她参加了寒假社会实践营、百生百村乡村志愿服务活动等,现在每月定期回来东石井林和萧下村驻村服务。她说,乡村是个广阔的天地,让她得到许多锻炼机会。“我不会一味迷恋大都市,毕业后,如果有机会让我回到家乡农村施展拳脚,我也十分乐意。”
“实施乡村振兴,首要条件是人才。”晋江市农业局局长李友加说,美丽乡村建设要发展,首先要尊重和爱惜人才,充分发挥外来秀才和本地秀才的优势与才华,才能更好地为乡村建设做贡献。
通过“五微五营双创”,许多人才反哺农村的意识被唤醒。他们不一定都是海归精英,可能是本土的大学生,也可能是外来人员,但他们热心参与,把聪明才智、创新理念在小小的微景观建设过程中发挥出来,从而吸引更多人才在农村扎下根,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
李友加表示,在如何解决乡村振兴“人”的问题上,晋江持续推进“人才反哺农村”计划,完善“五微五营双创”活动,进一步搭建平台吸引更多大学生来晋开展乡村实践活动。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造就更多乡土人才,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聚天下人才而用之,为晋江的乡村振兴找思路、出主意、献良策。
据悉,晋江将继续实施人才进村助推乡村建设,组建晋江市最美乡村工作联盟、晋江市农业农村高校联盟、晋江市爱故乡公益联盟等战略联盟,积极引入乡村建设团队、高校师资等来晋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咨询、辅导工作,在留存村庄内涵的同时,通过外智外力助推晋江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发展,营造“百花齐放”的美丽乡村建设热潮,解决部分村(社区)在发展中缺少发展思路、无从下手的现象。
观念大改变
环境大变样
边角地块、房前屋后、街头巷尾,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农村小角落,被一番精心改造后,处处蕴藏着创作人员的匠心;破轮胎、旧水缸、碎砖瓦、老照片,这些几近废弃的物品变身为“宝贝”,被融入创作当中,各个村庄的历史人文特色就通过这样一种别样的形式被保存了下来,留住了浓浓的乡愁。
通过一个个微景观的营造,不仅把闲置地块利用起来,还推动房前屋后的卫生整治,扮靓了村庄环境。微景观就在家门口,村民们在这里泡泡茶,拉拉家常,村民之间的关系慢慢变得更加和谐。通过村庄景观改善乡村氛围的做法,和台湾的社区营造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竞赛过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感人事迹,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有的放弃休假义务当起了泥水匠、小帮工,有的主动捐赠生产生活旧物件,有的帮助团队出谋划策,甚至自掏腰包为创作人员送水……
“我们村里现在打造了6处微景观,没有请专人来打理,全由村民自发养护。”令安海镇党支部书记许大限触动的是,村里一位94岁的许老伯每天步行10分钟,到离家最近的一处微景观,为其浇水、除草、扫地,像对待自家庭院一样耐心细致。
在今年的大学生乡村营造夏令营中,西园街道赖厝社区积极报名,其中一块创作地,原是生产队的晒谷场,被十几户居民占用养鸡鸭后,环境变得脏乱差。
“我们希望通过乡村微景观创作,彻底改善这片区域的环境卫生,让家园更美丽。”赖厝社区党支部书记赖建家说,一开始,这些居民都不同意让地。于是,他组织相关居民开会,耐心地告诉他们,这块地经过改造,卫生环境将得到改善,社区也多了一个娱乐健身的好去处,最终受益的还是居民。一番思想动员后,居民一改之前的态度,主动搬走鸡圈鸭圈和杂物,积极配合施工队工作。
同样,在内坑镇亭顶村,参与“百生百村”乡村志愿活动驻亭顶村的汕头大学志愿者团队看中了一片荒废破败的古厝,欲进行一番创意改造。
“这些古厝有两三百平方米,涉及十几户人家。”晋江市直部门下派驻村干部洪佳雯表示,原本还担心村民会阻挠,“没想到一个上午就解决了,村民们都爽快答应,令人欣慰。”
亭顶村还积极参加此次夏令营微景观创作比赛,所选地块位于村委会门前,上面种有三棵龙眼树,龙眼树主人得知后,表示支持与配合,还帮忙平整土地、清除杂草等。建设过程中,一些村民义务当起了“小工”,积极出谋划策,还捐出农用工具,帮助创作团队圆满完成作品。
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
其实,乡村微景观建设,改变的不仅是村庄的自然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村民思想的转变、村庄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
返回顶部

主办单位:福建省农学会 版权所有

办公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鼓屏路183号省农业厅内4号办公楼

邮编:350001 联系电话:0591-87819186 联系邮箱:fjsnxh@163.com

技术支持:福建众联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编号 闽ICP备20230059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