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科技推广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

时间:2014-11-30 00:00:00;来源:河南省商城县水产局

1)田间工程 养蟹稻田距田埂60厘米-80厘米处挖环沟。环沟上口宽60厘米-80厘米,深40厘米,下底宽25厘米。  

 2)测土施肥 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方法,在旋地前一次性施入复混肥,使肥效缓慢释放于土壤中,解决常规种稻地表施肥频繁造成水中氨氮过高,抑制河蟹摄食和生长的问题,同时满足水稻正常生长对肥力的需求。

施肥方法:旋地前一次性施入复混肥40-50千克/亩,分蘖期进行追肥,分2次施氮肥,每次2-3千克/亩,稻田水质氨氮控制在0.3毫克/升以内。

 3)水稻种植 养蟹稻田水稻应选择抗倒伏、抗病力强、高产优质水稻品种。  

插秧采用大垄双行、边行加密模式。即改常规模式9寸行距为6-12-6寸行距,到9月上旬大垄间还有光照空间,利用边行优势密插、环沟沟边加密,弥补工程占地减少的穴数。插秧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初。

4)田间管理 

①水位。在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尽量加深水层,每3-5天换水一次。

②巡田。坚持每日巡田,注意观察水质变化、河蟹的生长摄食、防逃设施等情况,大雨天要注意防逃。 

③农药使用。选用低毒高效的农药,施药时间选择在晴天的上午 

 2.河蟹养殖技术 

 1)防逃设施

河蟹放苗前,每个养殖单元在四周田埂上构筑防逃墙。

防逃墙材料采用尼龙薄膜,将薄膜埋入土中10厘米-15厘米,剩余部分高出地面60厘米,其上端用草绳或尼龙绳作内衬,将薄膜裹缚其上,然后每隔40厘米-50厘米用竹竿作桩,将尼龙绳、防逃布拉紧,固定在竹竿上端,接头部位避开拐角处,拐角处做成弧形。

进排水口,设在对角处,进、排水管长出坝面30厘米,设置60-80目防逃网。

 2)蟹种选择及消毒 

蟹种选择活力强、肢体完整、规格整齐、体色有光泽的蟹种。同时,还要注意蟹种脱水时间不能过长,肥满度较好。

蟹种规格选择120-160/千克

 蟹种在放养前要消毒,用20-40g/3水体的高锰酸钾或3-5%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

 3)蟹种暂养

4月中旬至稻田供水之前,选择有水源条件的田块进行先期暂养。蟹种经过消毒后放入暂养池中暂养,暂养池面积应占养蟹稻田总面积的20%,暂养池内设隐蔽物或移栽水草。暂养密度每亩不超过3000只。蟹种放入暂养池后就要投喂优质饵料,投饵量按蟹体重的3-5%观察投喂,并根据水温和摄食量随时调整。

4)蟹种放养

稻田养殖成蟹放养密度以400-600/亩为宜。

河蟹属杂食性,水草是不可缺少的补充和替代饵料,稻田养殖成蟹不用药物除草,根据杂草在平耙地后7天萌发,12-15天生长旺盛的规律,在此期间投放蟹种,可充分利用了杂草这种天然饵料。剩余的杂草,人工拔除。

5)饵料投喂

饵料投喂要做到适时、适量,日投饵量占河蟹总重量的5%-10%,主要采用观察投喂的方法,注意观察天气、水温、水质状况、饵料品种灵活掌握。河蟹养殖前期,饵料品种一般以粗蛋白质含量在30%的全价配合饲料为主。河蟹养殖中期的饵料应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如黄豆、豆粕、水草等,搭配全价颗粒饲料,适当补充动物性饵料,做到荤素搭配、青精结合。后期,饵料主要以粗蛋白质含量在30%以上的配合饲料或杂鱼等为主,可以搭配一些高粱、玉米等谷物。

6)病害防治

蟹病以防为主,防病主要在水质、饵料等环节上加强管理,定期用生石灰或二溴海因消毒水体,也可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对于蟹病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做到对症下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