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超级稻20周年座谈会
时间:2016-11-24 13:39:40;来源:福建农业科学院
为总结交流20年来超级稻选育和推广的成效和经验,促进我国超级稻研究工作和示范推广工作的稳定发展,2016年11月15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在浙江宁波召开了全国超级稻20周年座谈会。来自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8个稻区协作组成员单位专家和17个水稻主产省(区)农业厅科教处、种植业处、农技推广总站80多位水稻专家和农技推广人员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全国农技中心主任陈生斗主持。谢华安院士和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黄庭旭、张建福研究员参加了这次座谈会。当天上午,与会代表们还参观了鄞州区洞桥镇单季稻甬优12、鄞州区姜山镇连作晚稻甬优538和三个示范现场。
超级稻品种是指采用理想株型塑造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等途径育成的产量潜力大、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后比现有水稻品种在产量上有大幅度提高、并兼顾品质与抗性的水稻新品种。1996年,农业部启动了“中国超级稻研究”重大项目,成立了全国超级稻研究协作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是协作组成员单位之一,经过二十年的联合攻关,研究协作组在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研究、育种材料创制、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截至2015年底,全国累计种植10.9亿亩,年种植面积由2005年的3837万亩扩大到了2015年的1.31亿亩,水稻种植比重由8.7%提高到了30.0%。
在座谈会上,谢华安院士和农业部中国超级稻专家组组长、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分别作了“科技创新与粮食安全”和“中国超级稻研究20年——成就与展望”的专题报告,此外,浙江宁波、江苏、湖南、广西等省(区)的代表就超级稻研究和示范推广分别作了典型交流。座谈会最后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廖西元司长做总结性发言,他说:20年来,超级稻无论是研究和推广,都做出了巨大成就,超级稻为水稻科技创新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历史贡献,是中国农业科技研究自主创新的典范,是研究和推广紧密结合、协同发展的标杆,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增产增收的科技保障。他在部署“十三五”超级稻攻关和推广重点工作时指出,推进超级稻的研究工作要以生产需求为导向,突出绿色、可持续和“超级稻+”的理念,在关注超级稻对生态适应性的同时,还要考察超级稻对生产方式的适应性。积极开展全程机械化和轻简栽培的配套技术研究,努力破解“国家要粮、农民要钱”的难题。今后的超级稻研究推广工作,将重点突出“五更加”“五促进”,即:更加注重均衡增产,促进口粮安全;更加注重效益提升,促进农民增收;更加注重品质优化,促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转变方式,促进资源节约;更加注重绿色发展,促进环境友好。按照“一稳定两突出三并重”的思路,即把超级稻面积稳定在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30%左右,突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良种选育与良法推广并重、高产优质与节本增效并重、高产攻关与平衡增产并重,推进超级稻研究推广取得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