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做好2015年秋冬种工作的意见

时间:2015-09-30 00:00:00  来源:

 

闽农种植〔2015216

各设区市农业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经济发展局:

我省地处东南沿海,光热资源丰富,秋冬季适种作物多、面积广、效益高,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一季。现根据全国秋冬种工作视频会议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今年秋冬种工作意见如下:

一、努力扩大种植面积。今年秋冬种生产总的要求是:扩大面积、优化结构、节本增效、提升质量。具体任务是:秋冬种计划总面积800万亩,比上年扩大80万亩,其中马铃薯130万亩、油菜20万亩、蔬菜500万亩、紫云英等秋冬种绿肥100万亩(详见附表)。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各地要创新思路、多措并举,采取有效措施,逐级分解落实秋冬种面积,尽早落实到村到户。要加强政策宣传和信息引导,重点是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去年以来,中央、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适度规模经营政策,各地要抓好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鼓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种植效益。要突出抓重点作物、重点区域、重点技术,扩大秋冬种面积,努力提高质量效益,促进增产增效,保质保量完成秋冬种生产任务。

二、大力发展高优作物。要着力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根据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特色明显的高产高效秋冬种作物。一是马铃薯生产。各地要按照农业部马铃薯主食开发的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产区优势,建立千亩以上规模马铃薯生产基地。同时,重点抓好脱毒种薯这个关键环节,落实脱毒种薯产销对接,加大脱毒种薯的示范推广,实现“多花百元钱、增收千斤薯”。二是蔬菜生产。要因地制宜,以销定产,大力发展稻后菜,晚稻收后种植莴苣、花椰菜、芥菜、萝卜、辣椒、西红柿、茄子等秋冬季蔬菜,提高复种指数。要着力发展设施大棚蔬菜,建立千亩以上规模设施蔬菜基地,推广水肥一体化和基质栽培,力促全省120万亩设施蔬菜提质增效。三是食用菌生产。力争秋冬季香菇、黑木耳、茶树菇、大球盖菇、蘑菇等食用菌生产规模达30亿袋,比上年增加1亿袋。四是绿肥生产。种植绿肥,培肥地力。重点在闽西(北)冬闲田冬种紫云英、在沿海地区扩大种植蚕(豌)豆、毛豆等经济绿肥100万亩。

三、推进果树结构调整。各地要立足当地资源条件,以高接换种为主要形式,开展柑橘、枇杷、桃、梨等特色水果结构调整,通过高接换种、新植等措施,优化品种结构,努力实现早、中、晚熟品种比例3:5:2,提高市场竞争力。各级农业部门要做好果树优良品种的宣传和推介工作,为果农提供接穗品种和嫁接工人信息,做好高接换种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四、提升科技应用水平。加大力度推广一批节本降耗、良种良法、增产增收新技术,努力提升秋冬种科技水平。马铃薯要大力推广稻草包芯、地膜覆盖保温等高产栽培技术,油菜要推广全程机械化作业,推广增施硼肥、重施苔肥、防治菌核病等关键技术,蔬菜生产上要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基质栽培和绿色防控等高效优质生产技术。紫云英要做好种子处理,加强田间肥水管理,适时翻压;食用菌要加大代用料利用、工厂化专业化栽培,提升食用菌质量安全水平。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与推广运用,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农药、新肥料集成推广,加大高产高效品种、标准化机械化栽培技术等增产、增效、绿色环保的生产实用技术推广应用。

五、强化技术服务指导。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秋冬季农业生产,从强化领导、提升服务入手,强化对秋冬农业的指导与服务。一是开展“进千村入万户”活动。组织全省万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分批分期分层次开展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从业技能。同时,充分发挥12316农业信息服务专家组作用,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二是加强示范带动。各地要根据当地资源特点,分作物、分品种建立秋冬季农业生产示范片,引导粮经综合开发,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秋冬农业开发模式,促进秋冬农业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基地化方向发展。三是推进产销衔接。积极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产品需求信息,发展订单农业。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引导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企业对接,发展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实现增产增收。四是强化防灾减灾。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明显,冬春低温、冻害等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几率增大,尤其是我省寒露风比常年提早10天左右。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制定防范预案,指导农民做好秋冬种作物防寒、防冻各项措施的落实,最大限度减轻自然灾害损失。

 

附件:2015年秋冬种农作物面积指导性计划分解表

 

福建省农业厅

2015930

 

返回顶部

主办单位:福建省农学会 版权所有

办公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鼓屏路183号省农业厅内4号办公楼

邮编:350001 联系电话:0591-87819186 联系邮箱:fjsnxh@163.com

技术支持:福建众联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编号 闽ICP备20230059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