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福建“中国稻谷”基地建设 学术沙龙活动在建宁县隆重举行
时间:2015-12-31 11:53:24;来源:福建省农学会
2015年12月30日,由省科协主办、福建省农学会、福建省种子协会承办、三明市农业局、建宁县政府协办的“福建‘中国稻谷’基地建设”学术沙龙活动在建宁隆重举行。省科协党组书记梁晋阳、中科院院士谢华安、省农学会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吴建华、建宁县委书记郑剑波等领导及嘉宾100多人出席,省农业厅种子总站站长、省农学会常务理事唐航鹰主持活动。
省科协党组书记梁晋阳代表省科协,向参加本次沙龙活动的各位领导、专家和来宾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向参与主办本次沙龙活动的省农学会、省种子协会,三明市农业局、建宁县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梁晋阳书记指出:今年“6•18”期间,省科协组织开展“院士专家八闽行——三明生态文明行”活动,中国工程院刘旭副院长应邀率领16位院士、31位专家团队对三明建宁杂交水稻种子产业进行考察调研,提出要着力打造福建三明“中国稻种基地”的重要意见建议,引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出台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三明市建设“中国稻种基地”六条措施的通知》,省政府安排1.2亿元专项资金,首批2000万元已到位。三明市政府制定了《三明市“中国稻种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建宁县政府把打造“中国稻种基地”作为中心工作,狠抓落实。
省科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谢华安作主旨演讲:北有张掖,南有建宁;张掖是全国著名的玉米制种基地,建宁则是全国知名的三季杂交稻制种基地。近40年来,建宁县通过严把种子质量关,累计生产8亿斤杂交水稻种子,相当于将全国4.5亿亩的水稻产区种植了一遍,为我国乃至世界的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建议组建一个由“科研、企业、生产商”三位一体的联合团队,开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共同解决生产和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加快福建“中国稻谷”制种基地建设,是历史赋予福建的责任,也是建宁种业发展和提升的新机遇,要让建宁种子成为中国的名牌、金牌。
建宁县委书记郑剑波说:今天我们齐聚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建宁,共商杂交水稻种业发展大计,这是响应省委、省政府“六条措施”支持以建宁为核心的“中国稻种基地”建设、推进种业转型升级进程中的重要之举。这次中国稻谷基地学术沙龙安排在建宁召开,充分体现了各级领导、专家对我县的关心支持和厚爱。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建成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示范基地和产业基地目标,重点围绕“五化”建设,即基地建设标准化、种子生产产业化、生产过程机械化、管理手段信息化、制种农民职业化,推动种子产业加快转型发展,全面推动我县种子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省中保财险公司总经理刘剑雄、福建农林大学教授王乃元、省农业厅研究员谢特立、福建省禾丰种业总经理吴仁晖、建宁县农业局、各乡镇及相关制种企业代表也分别就种子产业的发展与管理、建设大数据平台、制种保险、制种机械化、土地流转、气象服务、新品种探讨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省农学会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吴建华作总结发言:这次学术沙龙活动办得很成功,特色突出。归纳有五个特点:一是学术沙龙主题鲜明。二是学术沙龙内容丰富。三是学术沙龙接地气。四是学术沙龙多部门协作。五是学术沙龙激发科技新项目。实现由全国制种基地转换为全国育种制种基地县,充分展现种业高科技特性,推动种业稳步发展,把国家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得以贯彻,让建宁为习总书记提出“中国人饭碗装着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粮食”国家使命实践中做出更大贡献,为“中国稻谷“基地建设铸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