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农业信息

福州院士风采 | 谢华安:育成金色种子,守护中国“粮心”

时间:2024-04-19 16:41:34  来源:福建省农学会

 1.png

谢华安

1941.8— )

植物遗传育种学家,主要从事三系杂交稻和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1941年8月出生,福建龙岩人。1959年毕业于福建省龙岩农业学校。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谢华安长期从事三系杂交稻和超级杂交稻育种,在“恢复系亲本的选择”“测交配组”“抗瘟性筛选育种”和“杂交水稻中稻制种”等方面都有创新性研究成果,育成我国杂交水稻亲本遗传贡献最大的恢复系“明恢63”。“明恢63”的育成,改变了我国当时局限于引用国际水稻所品种作为杂交稻恢复系的局面。据农业部统计,1984年至2010年,以“明恢63”为恢复系配制并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杂交水稻组合达34个,累计推广12.6亿亩。

图片11.png

图源:福建省农科院

1990年至2010年,全国以“明恢63”作为恢复系选育的亲本,育成了543个恢复系,占我国选育所有恢复系总数的65%~70%,这些恢复系配组了922个杂交稻良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其中167个良种通过了国家审定。谢华安主持育成中国稻作史上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汕优63”及通过国家、省级审定的各具特色的系列杂交水稻新品种20多个,累计推广面积14多亿亩,其中“汕优63”1990年推广面积达到1.02亿亩,占全国杂交水稻当年推广面积的42.0%。他培育的杂交水稻品种“汕优77”“威优77”分别被国家科委列为“八五”和“九五”重点推广项目,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至今有6个杂交水稻品种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他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育成的超级稻恢复系“明恢86”和利用航天辐射诱变育种技术育成的“航1号”所配制的超级杂交稻组合具有超高产潜力,“Ⅱ优明恢86”2001年在云南涛源乡创造亩产1196.5千克的世界单产纪录。“Ⅱ优航1号”2004年在福建省尤溪县创造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928千克的纪录,再生季亩产521.4千克,两季亩产1449.7千克。他育成的优质杂交稻“宜优673”在云南省百亩示范片种植,亩产超过1000千克。他育成的“Ⅱ优航1号”百亩示范片头季稻经现场测产验收平均亩产达815.4千克,最高亩产达904.3千克,再生季平均亩产543.3千克,两季亩产达1358.7千克,创造百亩再生稻单产世界纪录。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他相继育成“明恢63”“明恢77”“明恢86”等10个明恢系列恢复系。2000年以后,他结合航天辐射诱变育种技术育成了“航1号”“航2号”和“福恢148”“福恢936”等8个恢复系。

图片12.png

图源:福建科普

谢华安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福建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陈嘉庚农业科学奖,中华农业科教奖,王丹萍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等10多项科技成果奖励。他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2部,合著2部。

 

图片13.png

图片14.png

图片15(1).png

图片16(1).png

图片17.png

图片18(1).png

图片20.png

图片21(1).png

图片22(1).png

图片23.png

图片24(1).png

返回顶部

主办单位:福建省农学会 版权所有

办公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鼓屏路183号省农业厅内4号办公楼

邮编:350001 联系电话:0591-87819186 联系邮箱:fjsnxh@163.com

技术支持:福建众联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编号 闽ICP备2023005918号-1